2025-09-13 19:09:04 点击量:
要有多鲜活的友谊和文字,才能让人耐心读完一篇近万字的长文?倪萍却用这样的方式,将《生万物》中连群像海报都未曾露面的“大脚娘”迟蓬,重新带回到大众视野。
她们的缘分始于山东话剧院的筒子楼,因为院长曾说过,读书越多的人越好看,于是在那个物资匮乏年代,她们为了省下买书的钱,每天开水配馒头,再配一点最便宜的菠菜,就是一顿午饭。而她们也是保有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纯粹与风骨。
就像学生时代,迟蓬曾以为自己能演某个女主角,最终却由倪萍出演。她没有抱怨,而是抱着倪萍说,:“祝贺你,祝贺你,我为你高兴。”
同样倪萍也会感同身受迟蓬每一次的喜悦和遗憾。最经典的一幕“手撕金鸡奖”就是替迟蓬打抱不平:“没有拿奖的人呢,说实在的也特别有实力,但是没有运气就是没有办法。可是真的迟蓬是一个特别棒的演员!” 那一刻,不被聚光灯照见的迟蓬,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掌声。
哪怕时隔12年,倪萍仍不后悔当时的冲动。在世人眼中,她们一个是央视顶流主持人,一个是低调无闻的中年女演员。娱乐圈浮浮沉沉,灵气、名利、时间,太多东西足以冲淡感情——但她们没有。
就像倪萍始终记得十几年前那场颁奖礼,迟蓬穿着一件旧毛衣,一双黄胶鞋,自信地和前排穿着晚礼服的女明星们坐在一起,她眼中的迟蓬,爱写诗,总让她用山东普通话朗诵。
记得迟蓬会给每个角色设计不同的造型,因为嘴唇薄厚发出的声音不同,有一次迟蓬把上嘴唇涂得快挨住鼻子,哪怕那次她只有不到10句台词,也记得她为了演好《沂蒙》,整整一个月没有洗头,她说迟儿就是这样一个好演员,我喜欢她这样走火入魔的表演!
好像在这个快餐时代,鲜少有人沉下心来打磨演技,更少有人愿意耐心讲述一个“不红”女演员的一生。但还好,她们还有彼此。于是我们得以看见:两颗金子般的灵魂,在喧嚣时代中熠熠生辉。